欢迎您访问陕西师范大学秘书学系网站!

首页    >    文秘学子    >    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
【秘书史】秘书工作探源

                                                                                           李维岸

      中国秘书工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关于秘书工作的发端学术界已已经基本形成定论:秘书工作的产生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管理组织的出现。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没有领导和被领导之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管理组织,出现了领导和公务活动,也就需要秘书协助领导处理公务,秘书与领导有着天然的联系,先有领导,后有秘书。二是文字的出现,有文字才能有公文,而公文的制作、传递、管理,是秘书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秘书同文字、公文是密不可分的。但是我认为上述论断在研究秘书工作起源的过程中缺少一个秘书工作本质特征所体现的、科学的衡量尺度,也即没有以正确的逻辑起点为依据。现代秘书工作涉及的内容广泛而丰富。李欣同志曾将其概括为十项职能:办文、办会、信息调研、公务协调、信访、机要、档案、接待、交办等事项,而文书档案只不过是现代秘书工作标准定义中的一两个方面,并不能以此为依据来推断秘书工作的起源是文字和公文产生之后的事,因而秘书工作任一职能在古代社会关系中体现、产生都应该作为秘书工作起源的前提条件,当然仅疏通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大量的、可考的史实作为理论支持的佐证,进一步探寻秘书工作的起源。
      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是原始人群。但是,原始人群的组织结构极其简单,其成员只是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以谋生存,尚无发号施令的领导者,也无文字,不具备秘书工作产生的条件。
      原始人群经过几十万年漫长岁月的发展,形成了以血统关系组成的比较稳定的社会组织,即氏族公社。马克思说:一切"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管理"。
      氏族为了保证其社会劳动和生活的正常进行,需要建立一定的社会秩序,这种秩序是通过推选出来的首领实施管理而形成的。
      氏族结成部落,部落又联合成部落联盟。我国部落联盟的昌盛阶段起始于距今约四千五百年的黄帝时代。当时生产发展.门类增多,公共管理事务趋于复杂。为了适应管理的需要,黄帝设置了官职,即"六相",分管各方面工作,由此形成了部落联盟的领导部门,黄帝成为此领导部门中的核心人物。随着部落联盟活动区域的扩大、人口的增加、事务的增多,首领仅靠语言已难以实施管理。因为,以语言所发出的信息难以准确、及时地传遍整个部落联盟;一些重要的约定、经验。大事也难以依靠语言而准确、长久留存下去,语言在空间上不能“传于异地"、在时间上不能"传于异时"的局限性影响了管理,必须运用文字,借助书面材料以代替语言,才能实施管理。
      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管理实行原始民主制,凡遇到重大事务,由氏族全体成员、氏族族长和部落酋长议事会决定,而氏族族长、部落酋长、部落联盟首领就是这个领导集团的核心,据此我们可以推断,黄帝时期的社会组织和领导集团已经相当的完善了,这就从侧面证明了秘书工作产生的条件之一(社会组织和领导集团)在黄帝跟早的时期就已发端。
      原始社会后期形成的部落联合组织。多是由有血缘关系的或相毗邻的、利害一致的部落组合而成。起源于同一祖先的若干氏族,从同一氏族中分离出来散布在不同的部落中,这些部落便自然成为组成部落联盟的基础。另外,使用彼此尚能相互了解的语言或方言以及领土的接壤,也是组成部落联盟的重要条件。部落联盟的主要职能是共同从事军事行动,如袭击敌对部落或对付外来侵略者时采取一致行动。
      美洲印第安人易洛魁部落联盟(见易洛魁人)就是由具有相互接壤的领土、相近的方言以及分散在各部落中的血缘相近的氏族等条件的5个独立部落组成的。 易洛魁部落联盟内各部落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各部落内部的一切事务由部落独立处理。联盟内设有由50名世袭酋长组成的联盟议事会。 世袭酋长限定在5个部落中的某些氏族中选出,其地位和权限完全平等,对联盟内部诸事有最高决定权。联盟中的世袭酋长同时又是自己所在部落的世袭酋长,享有参加部落议事会和表决的权利。当出现缺位时,有关氏族便重新选举;同时,有关氏族也可以随时撤换他们,委任权则属于联盟议事会。一切公共法令或决议,须在联盟议事会中一致通过,方能有效;世袭酋长在议事会中以部落为单位进行投票。各部落会议有召集联盟议事会之权,联盟议事会无自行召集之权。联盟议事会允许人民自由发言,但决议权限于联盟议事会。联盟设立两名主要军事酋长,其权限相等,无最高行政官。
      “英雄时代”的希腊社会也保留着氏族、袍族和部落的组织,而血统和继承制则按父系计算和承袭。氏族以一个假想的神作为氏族的祖先。袍族是军事组织,30个氏族组成一个袍族,一个部落3个袍族,几个部落长期联合,形成巩固的联盟。古罗马王政时代也有类似的部落联盟组织。
      恩格斯认为,“氏族一旦成为社会单位,那么差不多以不可克服的自然性(因为这是极其自然的)从这种单位中发展出氏族、胞族及部落的全部组织,这三种集团代表着不同程度的血缘亲属关系。” 联盟制度又是氏族一部落制的扩大,而以氏族制为基础。联盟制密切了各部落间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并为国家和部族或民族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由此可见部落联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组织集团,是个部落之间因加强经济、文化联系和组织共同的军事行动的现实需求下而产生的利益共同体。部落联盟内部有当严密的管理系统和原始民主制度,在这样颇具规模的管理系统中,需要有提供“辅助管理综合服务”的秘书工作这事毋庸置疑的。
      我国古代的契丹族,自公元四世纪起即活跃于北方,其社会发展阶段处于原始社会后期,到七世纪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部落联盟,九世纪末进入原始社会,公元916,原来的部落首领阿保机称帝建立辽国,而直到这时,契丹族任然没有文字,而是采用“刻木记事”的方法,公元920年阿保机为适应契丹族经济文化的需求在耶律不古和耶律突吕的参与下模仿汉字创制契丹文字。而在这之前,契丹族的部落联盟的管理活动中,他本着中央集权的统兵原则,取消"兴兵合议"的旧习俗,设立北枢密院统管契丹兵马,组建直接听命于自己的宫帐军。重视网罗中原人才,重用汉族谋臣战将。其间政治军事经济活动均离不开秘书工作的服务和扶助。据此推断,文字和公务文书并不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必要条件,这也从侧面为秘书工作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提供了旁证。
      综上所述,通过论证、推断我认为现代秘书学领域的秘书工作发端于原始社会末期,在黄帝时期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系统,当然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秘书工作内容不断的充实,秘书工作的人员分工更加明细,秘书工作在封建王朝的兴衰也起到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一时代有一时代的秘书工作,秘书工作深深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研究秘书工作起源也是我们因时所需,追根溯源,了解秘书工作的发展阶段,发展状况、发展状况的前提条件。我相信随着有关文物,史实的不断出现”秘书工作源头“这个课题一定会有突破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