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陕西师范大学秘书学系网站!

首页    >    文秘学子    >    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
【事务文书】了解学生阅读情况 促进学校悦读风尚—关于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阅读是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知识范围的拓展以及世界观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步入大学,学生们可供支配的课外时间大大增加,学习自主性也极大提高,那在他们的课余生活中阅读又占据着怎样的地位呢?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发掘学生在日常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和积极的阅读态度,我组成员于2015年6月3日至6月5日3天内于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就阅读情况对在校学生展开了调查,调查以在学校教学楼、主干道等人流较集中地随机发放问卷为主要方式,问卷内容涵盖阅读时间、阅读倾向、阅读态度、阅读问题等方面。
      经过对调查结果的认真分析,我们发现学生阅读的数量和种类较少,来源单一,阅读的主动性也存在不足,但大多数学生都有着积极的阅读态度,对自己的阅读情况感到不满。寻找并采取正确的改进措施,对学生改变阅读现状仍有较大意义。
一、调查结果
      将问卷中的问题根据性质划分为六类,1—3题为基本情况,4—6题为阅读时间,7—9题为阅读倾向,10—12题为阅读态度,13题单为阅读问题,14和15题同为学生自我评价,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从基本情况来看,问卷各类人群所占比例基本与学校学生分布情况大致相同,具有代表性。
      问卷中男女比例约为4:6,年级中一二年级学生占据90%以上,文理科学生四六分成,与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的学生情况基本吻合,虽存在一二年级学生比例不平衡的问题,但大致可以代表目前本校区的学生群体,调查的情况也可基本认为具有代表性。
(二)从阅读时间来看,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和数目较少,积极性不足。
      可以从调查中看到,60%的学生每周阅读次数少于四次,更有98%的学生每次阅读不超过三个小时,可见大多数学生的课外时间里用于阅读的时间较少。而从阅读量上来看,多于50%的学生平均每月阅读一到三本书,30%更不超过一本,可见学生们的阅读量总体过低。在课余时间丰富的大学中,学生的阅读所占时间比体现的积极性问题无疑值得关注。
(三)从阅读倾向来看,学生大多偏好文学类作品,阅读结构不合理;书籍
材料偏好纸质书,同时电子书籍占比不小;来源以借阅为主,较为单一。
      学生的阅读偏好中文学类书籍独占鳌头,选次达到40%以上,其次是新闻娱
乐类,其他三项基本持平,这与学校本身文科学生较多的情况有关,但对专业类、科普类书籍阅读较少,也隐含了学生的阅读结果不够合理,对专业课钻研不足的问题。随着高科技普及应用,电子书籍的阅读增加,但支持纸质书籍的人群并未流失,仍占比60%。但学生书籍来源单一,“其他”项选择量为0,借阅占总选次五成以上,可见学生需开拓阅读视野。
(四)从阅读态度来看,大多数学生认可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目的与阅
读习惯多样化。
      调查中有超过九成的学生认为阅读有益,认可了其重要性。超过80%的学生在阅读时有自己的阅读习惯,并集中在读后交流和做读书笔记上,可见大多数的学生都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对于阅读目的,调查结果各项较为平均,其中学习知识为32%,兴趣爱好为30%,完成任务和娱乐各占22%、19%,从中反映出学生阅读观念较好,功利性目的较少,不仅仅为了单纯的完成任务,更为了完善和提高自己。
(五)从阅读障碍来看,阻碍学生阅读脚步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以时间问题为最,书籍缺乏和环境问题次之。
      从调查中可见,阻碍阅读的原因主客观皆有。其中时间不足为最多,32人选
择“没有足够时间”,可见学会合理规划时间是改善阅读现状的必要举措。20人选择“没有找到想要的书籍”,16人选择“阅读环境不适宜”,可见学校应多方面改善软硬件设施,创造良好的读书条件。
(六)从自我评价来看,半数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现状不满,其中对阅
读速度的追求最强烈。
      在问卷最后,有66%的学生对目前的阅读现状不满,仅有10%的学生认为自己阅读的质量速度均可,有4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虽有收获但速度慢,说明大家普遍对自己的阅读情况不满意,这种不满集中体现在阅读速度上。对现状的不满在反映阅读情况不容乐观的同时,也将是改进的动力。
二、成绩与问题
(一)成绩
      1. 学生阅读习惯良好,对阅读的重视度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阅读的认同感很高,大多认可阅读对学习所起的积极作用,思想上十分重视阅读。在阅读时,他们会采用同学交流的方法,加强学习交流,相互分享阅读体验,或通过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抒发阅读感想,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2. 学生的阅读观念良好,功利性目的较少
      在阅读中,学生既注重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注重开拓视野,并佐以休闲娱乐,阅读目的多样。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并不单纯的为了提高考分,功利性较少,而是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全面发展自己,同时也可用以此养成的观念指导自己的学习,使自己的行为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                                                                                                             
(二)问题
      1. 学生时间规划能力较弱,阅读时间较少,积极性较低
      在可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十分充裕的大学,学生们所用来阅读的时间却较少,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不论是投入时间还是阅读数目都不多。而在接下来的问答中,许多人将其归结为时间不足。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不能将其有效的利用起来,反映了学生时间规划能力的缺失。不能将课外时间自觉用于重视的阅读上,也反映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被激发。
      2. 学生阅读结构有待完善,种类过于集中
      文学类的书籍阅读者要远多于其他,作为偏重文科的学校,可以从中看出学校人文气息的浓厚和崇尚学术的风气。但是,其中又存在学生课外阅读的结构是否合理的问题。大学生对文学特别青睐,而对专业课的学习却不够重视,容易出现本专业学习散漫的现象。而新闻娱乐类书籍的人气之高,则反映了信息化时代的潮流,同学可以以此了解各类新闻。但对时事的了解不能仅限于娱乐八卦,应该有更高远的视角。
      3. 学生阅读障碍较多,主客观原因多样
      在调查中可以发现,影响阅读的客观因素归为可接触书籍不足和阅读环境不适宜两类。前者反映了学生书籍来源单一,可接触范围内藏书最多的地方学校图书馆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后者则反映了阅读环境和氛围的重要性。在一个阅读氛围不浓厚的环境中,学生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产生懈怠心理。从主观原因来看,除了时间问题之外,自身对阅读不感兴趣和抵制强制阅读也是影响因素,反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待发掘。
三、建议
(一)鼓励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其阅读效率
      阅读效率是学生通过读书活动提高文化素质的关键,不仅指阅读数目的增加,更包括阅读收获的增加。科学的时间规划将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益和质量。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课余时间,把该读的书读好读透,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增强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社团等组织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在保证较多的阅读时间后,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有层次、有针对性、有个人特色的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二)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结构,纠正其阅读倾向
      调查中反映出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呈重文学轻专业,重消遣轻科学的倾向,这样的阅读倾向和阅读结构十分不利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认真分析和掌握学生的阅读倾向,科学地预见学生的阅读行为,积极引导培养他们合理的阅读结构。学生也应了解自己的不足,不断开拓视野,广泛涉猎各个领域,同时针对自身的现实需求,自觉调整阅读范围,逐步实现阅读兴趣的转移,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结构。
(三)增加学校图书馆书籍种类,满足其阅读需求
      学校应重视课外阅读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满足新形式下学生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为他们的阅读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学校图书馆可不断完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类常用书籍,同时围绕青年大学普遍关心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补充公共关系、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书籍,做到有的放矢,以满足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阅读需求。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不仅可以增加内涵、陶冶情操、调节心情、成熟性格,更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世界、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是不够的。因此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应该了解其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基本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探索如何解决问题,从而给出合理的建议。通过此次调查,我组成员基本了解了本校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初步提出了建议,希望阅读在今后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望以后的校园阅读情况得到更好的发展,人际至处,书香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