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陕西师范大学秘书学系网站!

首页    >    文秘学子    >    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
【秘书史】从赤白之章到信用之凭——浅谈人文因素对古代印章发展的影响
                                                                                         杨清淳

摘要:印章是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信用凭证,但在远古的时期,它的产生与发展和在现代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这些变化有一个重要的催生剂:人文因素。因为只有通过人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中的丰富的实践,才能逐步改进自己在生活中需要应用到的东西,本文就通过分析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谈谈人文因素与中国古代印章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印章人文因素

                                                                                            一
      追根溯源,印章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实用记号,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初期为了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物质的逐渐丰富,私有制在逐渐萌芽,人们开始产生归属意识。有了归属意识,就得想办法去区分,在那个可能还没有产生文字的年代,我们智慧的祖先便想到了用做记号的形式来标志归属权。他们制作了类似图形的硬器物,采用按压的方式给物质产品加上一个表示归属的记号,这应该可以说是印章最早的应用了。
       在可考的史料中,汉代编写的纬书《春秋运斗枢》和《春秋合诚图》里记载了氏族社会时期印章的神话,《春秋运斗枢》:“黄帝时,黄龙负图,中有鉨(也写作钅旁)者,文曰‘天王符鉨’。” 《春秋合诚图》“尧坐舟中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厚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玺’。”印章为神创造显然不符合科学现象,但第二段文字中对印章的描写竟然如此细致形象,这也说明了当时的人们对印章充满了崇拜和敬仰。这让人联想到氏族的图腾,为了表示血缘关系和家族的归属,同一个血缘的人们聚居在一起,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图腾,这些图腾多为事物的组合,代表家族的守护神,或寄托着美好的希望,或刻画了自己生活地域的特征,有些图腾还慢慢地演变成了姓氏。可以看出实用记号也好,氏族图腾也罢,它们的诞生都源于人类天然的心理——归属感,实用记号表示的是物质产品的归属,氏族图腾是血缘关系的归属,有了归属就产生了信用,有了信用就需要凭证,一旦产生了这样的认同,印章就开始从一个纯粹标志归属的图案,发展成信用的凭证,《后汉书•祭祀志》中写到:“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以检奸萌。”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春秋合诚图》中,将其称为“章”,而《后汉书中》称之为“印”,“章”的意思是“红白相间的花纹”,如《周礼•考工记》:“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章”应当表示的是纯粹的图案,而因为人们的崇拜,使它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而对“印”的解释有很多,《小尔雅》中有:“玺谓之印。”李斯的《仓颉篇》中有:“印,验也。”许慎的《说文》中有:“印,执政所持信也。” 蔡邕《独断》中有:“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刘熙的《释名》也认同了蔡邕的解释,写道:“印者,信也。”我们发现,对“印”的定义主要还是一种信用凭证,这比“章”有了更深刻的意义。说回《后汉书》中的那段文字,主要意思大概是:五帝开始有了书契作为凭证,到三王时雕文就在日常中开始应用,后来欺诈的行为渐渐多了起来,这时候印就产生了,来约束奸恶的苗头。这段文字虽然许多人指出可信度较低,但通过分析情理至少也可以证明印章的起源是关于信用的,至少人们开始意识到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凡事都需要讲究凭证。私有制产生后,人类的自私心理也逐渐明显,如果没有信用问题的制约,只会造成社会混乱,阻碍生产发展,所以印章的产生是必然的,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
      “印”字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用手按压,在甲骨文、金文、小篆中,“印”字的写法分别是这样的:
       
      在这三种字体中,“印”基本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一只手,下面是我们现在说的印章,很形象地表现了“盖章”这样一个动作。隶变之后“印”字成了左右结构,但基本没有影响它本来的意思,字形的变化也没有那么大,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也从一个名词发展成名词与动词的兼类,这时候“印”再与“章”相比,含义就更加深刻了,它不仅能表示信用凭证,还能表示凭证是用手拿着印章印出来的。也许现在比较书面的“用印制度”的说法,也与这二字的具体意义有密切的联系。印在民间的应用还有在书画作品上作为书画题识,不仅美观大方,还可以展示出作品的作者是谁,防止盗用。
                                                                                               二
      随着印章应用的日益广泛,不仅在民间,在政治上,印的作用也日益突出了。在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之前,每个人的印都可以称作“玺”,但在他之后,规定了天子的印才可以称作“玺”,臣民的玺只能称作“印”这十分明显地体现了等级制度,这时候印也不再仅仅是表示归属权,还有了身份的象征;随着各类政治机构的诞生,官府对印的应用也更加多了。如汉朝时期,官印都为正方形,大小并不比现在的印章,而是普遍边长1cm左右,在博物馆中展览需要借助放大镜看清楚,还会制作放大的模型方便在远处的游客能知道这里展览的文物是什么。 
      自法律产生之后,印章还开始具有法律意义。现代印章的应用中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作用,例如合同、发票上通常都要盖章,表示生效和认同。
      总而言之,随着时间的变迁和人们见识的增长,印章从单纯的图腾崇拜,到民间普遍的应用,再到具有较大约束作用的信用凭证,这一路走来,人文因素是不可忽略的,社会在进步,人们的认识与思想也在不断地发展,才需要自己动手动脑去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正是因为这些思考与实践,印章的文化比较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并延续至今,它才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富有意义,信用的问题才会有越来越好的解决。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了印章越来越多的功能,印章在实际生活中也会发挥越来越多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光明《中国玺印探源》
      梦石《中国玺印起源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