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芳
摘要:经过先秦、秦、隋朝、唐朝的发展,到了宋朝秘书工作逐渐进入成熟时期,与此同时,宋朝时期秘书官吏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首先是宋朝秘书人员的来源受到了科举考试的巨大影响。其次担任宋代秘书的人员也逐渐发生的变化,同时,选拔秘书人员的制度更趋专业化,秘书人员的素质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程朱理学等传统理学的影响下宋代秘书人员除了具有文化修养高、尽心尽职、 应变能力强等基本素质外,还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宋代是秘书人员发展的黄金时代,对以后历代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宋朝 秘书人员 发展成熟 特点
两宋是秘书工作成熟时期。宋朝,朝廷三省中的秘书机构专门化,形成了系列;皇宫秘书机构翰林学士院继续发展;信访机构演进为鼓院,检院两个系统;文书,档案工作全面分离,秘书工作制度较唐朝又有发展,而与此同时秘书人员的选拔制度更趋专业化。宋朝秘书人员的发展也渐趋成熟,为今后各朝代秘书工作的发展提供借鉴。
宋代有着特殊的历史轨迹,经济上实现大发展,大繁荣;政治上出现分裂局势,战争不断,统治者多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化上宋词兴起,市民文化活跃,同时程朱理学逐渐发展,影响着宋代的思想文化。这些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都对宋代秘书人员的发展产生影响。
首先讨论宋朝秘书人员的来源。北宋初年,太祖,太宗在攻灭各国的过程中,留用了大批旧官员,同时,有开科取士,从中选用大批新官员。各级秘书人员主要来源于着两条途径。随着留用官员的自然减员,秘书人员的主要来源转为从科举考试中录用和由地方官员自由聘任,或者从下级官府中提升。
宋代,科举取士的名额比唐代大大增加,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被人用为各级秘书人员,有的被直接派往皇宫和中央政府任秘书。如北宋考中进士的郑居中被任用为给事中、南宋吕本中被任命为中书舍人。由于宋承唐制,授官多先给予地方佐官,所以,多数进士被派往地方官府任秘书官员,如苏轼被用为福昌县主簿。这些官员经一定年限后,经过考核和他人推荐,可逐级提升,上级官府也据此从下级官府中选用秘书人员。如苏轼由福昌县主簿提升为签书判官凤翔府公事,后历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翰林承旨。
宋朝,中书省的秘书官员中书舍人起初称为制诰,元丰改制后又改称为中书舍人,后又以年高资深者称中书舍人,资历较浅者称知制诰。俩者的掌职完全一样,都是替皇帝或朝廷起草重要文书,大部分是中上级官员的任免、升降事宜,如参知政事,枢密副使等。这是甚为关键的秘书官职,因此,朝廷对其掌握非常严格,必须品学才识兼优者才能担任。
担任此职,必须经过考试,只有个别早有成就和名气的人,才可免试。考试由宰相主持,,试其制诰三篇,不但要求词语丰富,章句流畅,还要求文思敏捷,下笔迅速,所以,许多人被淘汰。少数合格者,由宰相将其名单于次日呈送皇帝,由皇帝最后审定。而作为皇帝撰写秘书的翰林学士,则多从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等官员中提拔,要求更高。至于地方官员中的低级秘书人员,如孔目、押司等,则由主官自行聘用。
被批准担任知制诰或中书舍人者,有些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难以胜任,这些人或自己辞职,或被免职。这类记载,史记中屡见不鲜。如司马光曾考试合格任知制诰,在实际工作中他实在承担不了,只得上奏状辞职,被改任他职。(1)
宋代,官员都有“官”“差遣”两个头衔,“官”为品秩、俸禄、待遇的官阶,“差遣”为官员实际担任的职务,将职称和权力分离,(2)这一措施的本意在于提高官员的政治素质和行政能力,便与皇帝掌握用人大权,既易于提拔官阶较低而有才能者担任要职,也易于撤换无能或不可靠的官员。但是,随着实施过程的延续,造成了朝廷内外大量官员无所事事,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这样,这官署的日常事务大多由一般秘书人员担任,这种情况,唐代仅限于尚书省内,宋代却遍及全国官府。因此,一般秘书的作用愈显得突出,正是他们的工作,才是整个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宋朝朝廷的下行文,最重要的内制由翰林学士撰写,重要的有知制诰或中书舍人来写。而朝廷日常运用的大量一般公文,却缺少拟写的人才。这种文书开始由中书舍人代劳,但是,由于中书舍人人数甚少,他们无法承担大量的日常公文的草拟。同时,由于王安石改革科举时,考试内容由重文学诗赋改为重经义、策论,被录取者虽通晓经学而文学水平降低,不太熟悉公文拟写,使朝廷在起草诏、诰、章、表等公文时,极其缺乏专门人才。为此,三省上书皇帝,陈述其严重性。宋哲宗采纳此建议,特设宏词科,专门选拔朝廷所需的文字秘书,规定只有取得进士资格者才能报考。因此要求考生必须博览古今,熟悉经史,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在此基础上再试其公文写作能力,相当于今天从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中选取文字秘书。自此形成了两宋选拔朝廷文字秘书的制度。(3)
宋朝的这一制度,以直接考核拟写应用公文的能力选拔秘书,选拔目的具体,要求明确,将秘书选拔制度大大推进了一步。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朝廷文字秘书的不足,使中央政府日常公文的起草工作能顺利进行,并有助于公文质量的提高。
因为宋代的秘书人员是科举选拔出来的优秀人员,因此,宋代秘书官员的素质颇高。首先是文化修养很高。当时人们认识到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因此,秘书人员不仅要具有广博的见闻和丰富的知识,更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分析把握当前的动向和未来的趋势。就是要求秘书人员在掌握了较高的文化知识后,能灵活运用,审时度势,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宋代时期的不少秘书官员对其工作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格遵守秘书工作制度。
除了具有这些基本素质之外,还具有鲜明的民族气节。两宋由于长期处于辽金元的威胁之下,大片土地被夺,靖康之难时京城被破,宋皇帝被掳往北方,宋王朝蒙受了巨大的耻辱,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处于中央政府内的秘书官员,因为比其他官员和百姓更了解政治内幕、国家形势,加上都是士人出身,长期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尤其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所以大多具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崇尚民族气节,反对向外族屈膝求和,主张抗敌,渴望收复失地,恢复大宋河山。这是宋代,尤其是南宋秘书人员的一个鲜明特点。
起居郎王居正原与奸相秦侩友好,秦侩执政前,曾向他表露,如自己“为相数月,必耸动天下”。王居正对他复兴大宋的雄性十分佩服。然而秦侩任相后,却一味对金屈膝妥协。王居正认清了他投降求荣的真面目后,十分气愤,毅然向高宗揭露了秦侩的狡诈。虽然王居正最后被逐出朝廷,但是,他揭露的事实却由学士院受命裁于制辞,布告中外。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宋代官员的民族气节。(4)
秘书人员没有实权,他们的民族感情往往表现在积极发表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投降的言行之中。从神宗时起,他们面对民族危机深重,开始争取向皇帝面对陈述政见的权利。南宋苟安于江南一隅后,面对山河破碎,他们的这一要求更为强烈和迫切。南宋的的秘书官员在民族危难之际,置个人生死荣辱于度外,以各种方式反对屈膝求和、主张抗敌复国的民族气节是令人敬佩的。当然,他们的着眼点只是为了宋王朝的复兴,况且,古代的民族和国家的概念与今天有所不同,这是需要分清的。
宋代秘书官吏的发展越来越完善和成熟,这不仅可以更加完整的记录宋代的历史,为后世的研究提供帮助,也是为今后秘书官员的发展提供的范例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注:(1)(2)(3)(4)处都引自于中国秘书史(杨剑宇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