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陕西师范大学秘书学系网站!

首页    >    文秘学子    >    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
【秘书史】从秘书角度解读宦官职权

                                                                                          王玉喆

摘要:自秦汉史时期起,宦官具有现代秘书的职权和特点。用现代秘书工作的职权范围、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的秘书学知识来解读古代宦官的职权,分析判断古代宦官属于古代秘书。
关键词:宦官;秘书;工作内容;职权特点

      比较古代宦官与现代秘书的共性首先从界定古代秘书工作的范围着手,参照今天秘书工作和概念来划定古代秘书工作的大致范围。
      自秦汉起,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秘书机构和全国划一的秘书工作制度。秦汉时期设立的皇宫秘书人员中有侍中、中常侍、给事中。侍中、中常侍和给事中都是由宦官担任官职。秦汉时期是古代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奠定了宦官陪侍皇帝左右参与政事的基础。
      汉代的秘书工作趋于稳定,并正式确立下来,其基本内容为以后的历代王朝所仿照沿用,视作其基本模式,故宦官参与秘书工作的形式成为固定模式。汉代相对秦代增设黄门侍郎,黄门侍郎也是由宦官担任。
      我国对秘书概念的界定,秘书是指身处领导机构或领导身边,以综合处理信息和事务的方式直接辅助领导者实施管理的人员。 辅助性是现代秘书的工作的根本性质,古代宦官秘书侍中、中常侍和黄门侍郎的工作本质的陪侍皇帝左右具有辅助性意义,和现代秘书的活动根本本质趋于一致。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秘书机构逐步发展成为中书、门下、尚书三个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部门。设中书省替代尚书台,中书省中设立黄门郎由宦官担任,职责同汉代黄门侍郎,侍从皇帝,传达诏令。随着中书省的权力扩张,晋朝起,将侍中、常侍、给事中、黄门侍郎、谏议大夫、起居郎等皇宫秘书官员组成一个新的秘书机构,称为门下省,在皇帝左右议论大政,出宣诏命,办理交付事项等事务。魏、晋、南朝黄门郎官名前均有“给事”二字,南朝时期因其掌管机密文字,职位日渐重要。同今日的机要秘书,掌管机要,侍从领导,传达领导意见。
      隋唐时期,秘书工作进入成熟时期,皇宫秘书机构为内侍省和太常寺,其中内侍省参用宦官,“内侍之职,掌在内侍俸,初入宫掖,宣传诏令”。门下省秘书官员给事黄门侍郎,审核公文,宦官对政事参与程度加深。与现在秘书文书工作有一定的相似。公文,文书书写和审核都有相似之处。
      两宋时期,朝廷三省中的秘书部门专门化,形成为系列。枢密院和政事堂并成为二府,政事堂属于中书省为中央秘书机构;枢密院由宦官管理,掌管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令,以佐邦治。枢密院中分为呈旨司、兵籍房、吏房、教阅房,宦官秘书机构逐渐强大。枢密院时期宦官与现代秘书设定相比较,相似度更大,管理事务更加全面。
      明时期,明成祖朱元璋废丞相,取消中书省,从而加大了皇帝的工作量,最终设立阵容强大、数量众多的秘书机构,协助处理政务。明代的宦官秘书机构及其庞大,其衙署分为十二监、八府、四司,共计二十四衙门。明中期开始,在内廷由宦官掌握机要大权,宦官司礼监不仅成为二十四衙门之首,而且成为明代决策层机要秘书部门。司礼监设有提督太监一名为总管;掌印太监一名,掌理内外奏章及御前勘合;秉笔太监一名,负责奏章的初阅和代替皇帝批答及记述传达皇帝的命令;另外还设有若干名太监作为秉笔太监的助手。明代时期司礼监太监作为皇帝的私人秘书,其所发挥的作用辅佐决策、传宣御旨、批阅奏章、草拟诏旨,与现代秘书辅佐决策、撰写公文等相似。
      古代宦官秘书机构由幼稚到成熟,由初级秘书机构到高级秘书机构。现代秘书工作的特点:近身性、服务性、从属性、机密性。与古代宦官特点基本相符。通过现代秘书工作的各个方面的特点来对比古代宦官工作,判断出古代宦官相当于现代秘书。
参考文献:

[1]《中国秘书史》——杨剑宇

[2]中国知网 《从秘书角度看明代宦官集团》——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