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仪
摘要:女官制度作为古代宫廷制度的重要方面,源远流长,并在妇女地位鼎盛的唐朝有了重大发展。作为皇室管理后宫的重要助手,女官在宫廷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类似秘书的工作。唐代的宫廷女官不仅继续在宫廷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秘书角色,并在参政议政方面取得了突破。
关键词:女官,唐代,秘书
女官制度作为古代宫廷制度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本文所讲的女官主要是古代宫廷中不同于帝王妃嫔的专职女官。她们在宫廷女性中是身份高于普通宫女又低于妃嫔的群体,以辅助管理为中心任务,大多从事宫女及后宫日常生活的的人事管理,部分朝代还以女官教育宫廷女性容德品行的现象,与现代意义上的秘书有极多重合之处,可谓古代宫廷的高级秘书。
关于女官最早的史料记载始于《周礼天官》:“周制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其内则九嫔,世妇,女御,女祝,女史供宫中之职,外又有典妇功,典丝,典葈掌女工之事;内有司服、缝人掌王后之服,外又有染人、追师、屦人供服饰之物。皆统于天官冢宰。” 可见在周代宫廷中,已有初步的女官制度。后宫中除了帝王妃嫔之外,已有了隶属于后宫却与帝王无婚姻关系,服务于宫廷地位又区别于一般宫女的宫廷女官。
及至秦汉时期,由于封建王朝的形成与发展,封建帝王的后宫体制进一步发展。“天子之妃,以后为称”,“八七,禄秩之差也;长使,少使,主供使者。” 据史可知,秦朝已有初步的后宫制度。到汉朝时,后宫有别于后妃制度的女官制度也已可溯源,“除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外,皆称夫人。汉武帝至汉元帝时又加以扩充,形成夫人,昭仪,婕妤至良使、夜使十四个等级,并各有爵位、秩禄。” 可见此时期的后宫制度已逐步完善,但女官的职能和具体分类并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
后宫制度中后妃与女官的真正分离,应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及至晋武帝首次采用了三妃九嫔的制度之后,北魏孝文帝又改制内官,设女职以典内事,并由此产生了女官职能的分工与细化。
而到了隋朝,各项封建制度进一步完善,与中央三省六部的政治制度相对应的,后宫的六局二十四司体制建成,专职女官由此走向了一个逐渐庞大而完备严谨的机制。以周制为本源,隋朝设六局为尚书、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工,“以掌掖庭之政”。 专职女官的工作细化到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职能分工也明于史料,为后世的女官设置提供了典范。
由唐以前的女官制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有别于后妃的宫廷女官的设置基本沿袭周礼,如女官制度较完善的隋朝,文帝时设“嫔三员,掌教妇德;世妇九员,掌宾客祭祀;女御三十八员掌女工丝葈” ,是周礼中“嫔、世妇、御妻”的再现。女官的职称、数目亦或采选方式、要求等各代或有大的变动,但其基本职能大都沿袭了下去。宫廷女官在唐之前,基本负责辅佐后妃及内官处理宫廷的日常生活、德能教导、人事管理,甚至祭祀事务等方面,具有极强的辅助性,可称之为宫廷秘书。
当今社会,一般认为,秘书是职务名称之一,指“掌管文件并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 。对比古代女官的工作内容与现代对秘书的界定,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古代女官在宫廷生活中担任的基本是秘书性质的工作。她们或是尊位后妃的辅助者,或为宫廷事务官员、太傅等教育官员弥补了他们在后宫这个特殊地点行使职能的不便之处。在帝王后宫里,女官形成了与前朝相应的“删减版”的人事机制,与前朝共同为封建王朝的上位者——皇室,或者更具体的说——帝王服务。
沿袭完善了前朝制度并有所创新的唐朝,在女官制度上,大体结构上仍是六局二十四司。“尚宫掌导引中宫,总司记、司言、司簿、司闱四司之官属,凡六尚事务出纳文籍,皆印署之”,“尚仪掌礼仪起居,总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四司之官属”,“尚服掌供内服用采章之数,总司宝、司衣、司饰、司仗四司之官属”,“尚食掌供膳羞品齐之数,总司膳、司酝、司药、司饎四司之官属。凡进食,先尝之”,“尚寝掌燕寝进御之次序,总司设、司舆、司苑、司灯四司之官属”,“尚工掌女工之程课,总司制、司珍、司彩、司计四司之官属”。六宫之外,又设“宫政掌戒令、糺禁、谪罚之事,司正、典正佐之”。 历时多朝之后,在唐朝基本形成了可考的,较完善的女官制度,结构完整,人数众多,权责分明,职能清晰。女官的工作仍未逃脱秘书工作的职能范围,她们继续在宫廷中充当帝王、后妃及内官的秘书。
而在唐朝这个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最高的朝代,在较完备的女官制度中,女官作为当时智慧才情、时代地位、容貌品德等各方面都处于社会较高水准的群体,散发出了她们的光芒。她们不仅在宫廷生活中继续充当着重要的秘书角色,在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更广阔的领域也留下了印记。
如唐时名留青史的宋氏五姐妹:“贞元六年,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荐表以闻。德宗俱诏入宫,试以诗赋,兼问经史中大义,深为赞叹。德宗能诗,于侍臣唱和相属,亦令若莘姊妹应制……不以宫妾遇之,称学士先生。” 长女宋若莘掌管记注簿籍,参掌机密;次女宋若昭封尚宫;四女宋若宪代掌宫籍,为女学士,可见她们都曾担任重要的皇室秘书官职,并有五人合著的《女论语》,为女四书之一。宋氏五姐妹因才德入宫,受帝王赏识而在宫中担任重要女官职务,并以其出众的文学素养而流芳,可谓唐女官中的文化名人代表。又如武则天时期有女中宰相之称的上官婉儿,虽因罪没入掖庭,但因聪颖出众,机敏有识而备受武则天赞赏。“自通天以来,内掌诏命,掞丽可观……然群臣奏议及天下事皆与之。” 她在宫廷中不仅以宫廷秘书——女官的身份管理后宫事务,而且以武则天“私人秘书”的身份参议政事,掌握权柄,可谓唐女官中在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代表人物。
然虽唐朝民风开放,女性地位较高,女官因自身才德和身处皇室身边的优势,而在政治及文化生活中积极参与,留名后世,却也无法摆脱封建制度对女性的束缚。除少数人物外,史料对唐女官的记载大都模糊不清,并未遗留详细的史料。她们虽享有爵位俸禄,却不过是帝王的附庸,生死荣辱不定,具有极强的附庸性、受压迫性,无法摆脱封建社会女性的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