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介绍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陕西师范大学秘书学实验教学中心由会议组织与筹办实训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和秘书综合实训室三个实验室和数个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训基地组成。面积260(不确定)平方米,实验室有7人,其中专职工作人员4人,兼职实验教师3人。
1.硬件设备
秘书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硬件设备是实践教学的基础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室场地和基本的试验设备配置,实验室场地满足模块化教学需要。
2.软件设备
秘书学实验教学中心的软件设备包括基础软件和模拟教学软件。基础软件主要用于实验室的基础软件环境构建,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工具软件等,模拟教学软件主要用于电子商务专业课、综合实验和实习使用。例如目前正在使用的:
秘书通用技能实训课件库 |
中鸿网略 |
V2.0 |
1 |
办公室管理模拟软件 |
中鸿网略 |
标准版1.0 |
1 |
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训练软件 |
中鸿网略 |
WN-010 |
1 |
秘书通用技能培训系统 |
中鸿网略 |
V2.0 |
1 |
3.教材建设
秘书学实验教学中心的课程教材应包括两个部分:具体的专业知识教材和与之配套的实训教材。
(二)秘书学实验教学模块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进行的实验教学模块如下:
实物(实训基地)模拟:通过“实物”来模拟秘书工作的现场,从模拟的程度上又可以分为在学校实验基地(秘书学实验中心)进行的低模拟度模拟与校外实训基地(如政府机关、企业等社会组织)进行的高模拟度模拟。
技能软件模拟:通过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高度参与,通过虚拟秘书工作实务、公文处理实务等等技术来虚拟秘书人员工作环境,学生可通过办公室管理模拟软件(中鸿网略标准版1.0)、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系统(中鸿网略WN-010)、秘书通用技能培训系统(中鸿网略V2.0)等软件提供的仿真环境培养办事能力。
虚实结合的模拟:通过计算机技术与秘书工作场景的整体融合。将实体性设备与数字化资源整合,进行秘书技能阶梯化、系列化、弹性化实验教学任务的生成。即:
二、教学实验科目介绍
秘书学系的实践教学科目分为两类,一是根据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各类见习项目,二是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穿插进行的实验教学项目。
(一)教学计划规定的见习项目
1.专业见习:根据秘书学专业培养方案,结合“秘书实务”、“秘书写作”、“公共关系”、“办公室事务与管理”等学科核心课程,在第七学期专业实习之前组织学生开展专业见习,由相关教师带领,以观摩考察的形式为主,了解该秘书学科发展的现状及秘书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并作相关讨论。
2.专业实习与见习:学院根据秘书学专业培养方案,结合“秘书实务”、“秘书写作”、“公共关系”、“办公室事务与管理”等学科核心课程,在第七学期组织开展为期八个周的专业实习。专业实习的组织形式、实施程序、相关要求和考核方式等依据《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非师范生专业实习工作条例》。
3.专业实践与社会调查:学院根据秘书学专业培养方案,结合“秘书实务”、“秘书写作”、“公共关系”、“办公室事务与管理”等学科核心课程,在第七学期专业实习之前由相关教师带领,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专业实践与社会调查,每个学生至少完成2篇专业实践与社会调查报告。
(二)具体教学工作中进行的实验教学举例
结合秘书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如本科阶段的秘书实务、会议组织与筹办、社交礼仪等课程,实验室提供了具体工作环节的指导,以及人员、设备、技术的支持,包括秘书学专业学生课余活动的场所。并通过实训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和互动,不少学生因此较早确定了专业志向,并形成科研成果和职涯规划。
1.秘书实务课程:本课程讲授秘书工作的特性,规律及原则。使学生了解秘书、秘书部门和各种秘书工作制度的产生和沿革;明确秘书部门的机构体制、职责范围,掌握秘书部门参与管理各项具体工作的法规、条例、程序和方法;并通过具体学习文书办理、公文撰写、信息筛选与传递、调查研究、信访处理、会议组织、接待礼仪和秘书日常工作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秘书工作的知识与技能。
实验教学步骤:
(1)课前准备:包括分组,明确岗位分工,进行必要知识讲解和岗位规范教育;
(2)任务导入:创设情景,导入工作任务模块;
(3)小组讨论:根据工作任务书,讨论具体工作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方案,完成项目手册;
(4)虚拟办公:利用虚实结合的模拟环境,分小组进行虚拟仿真练习,验证秘书工作实务的要素,记录发现的问题并讨论加以解决;
(5)真实训练:分小组进行实务模拟,并记录过程;
(6)检测评价:检测成果,分析问题,交流展示,总结评价。
2.会议组织与活动策划课程:本课程主要结合大型国企、政府会议服务专门机构、专业会展公司大量真实的会议工作案例,讲授会务策划与组织工作中的规律和特点。该课程能够使学生对会议策划与组织工作的任务、作用、方法、步骤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会议策划与组织工作的关键技能,提高实际办会能力。
3.社交礼仪课程:本课程通过系统地讲述了社交场合相关的礼仪知识,对于社交准则和日常沟通的行为规范进行具体的介绍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个人礼仪、仪容形象礼仪、仪表服饰礼仪、仪态礼仪、言辞谈吐、见面礼节、接人待物礼节、聚会与餐饮礼仪等公共场所的规范,同时结合世界发展趋势,讲解国际礼仪和各国习俗的基本知识。(1)通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礼仪规范在具体工作场景中的应用过程,并通过知识的运用深入理解礼仪规范背后的文化要素和人文积淀。
(2)通过模拟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交礼仪应用的主要场景和体系、结构与禁忌。
(3)利用秘书综合实训室进行礼仪规范的实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改善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适应社会活动的综合素质;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概括问题,培养个人形象提升的意识和能力。
三、秘书学系实验教学中心效果总结
(一)人才培养
陕西师范大学秘书学系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提升学生的具体工作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目前学生就业方向:
1.继续研究生教育,每年30%以上的考研率,为北师大、中国人大等国内一流高校输送优秀生源。
2.出国深造,每年秘书学系有学生以雅思6.5以上成绩申请美国、澳大利亚等海外高校。目前申请专业涵盖经济、管理、公共关系等。
3.为我国高职高专输送秘书学专业教师。
4.考取公务员,或担任企业秘书等。由于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不断的训练,办文、办会、办事能力突出,一直受到各类社会组织的欢迎。
(二)服务社会
社会校的基本职能之一。作为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具备多年办学经验的秘书培养基地,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秘书学系始终坚持“学以致用”的办学方针,将服务社会作为己任,在办公室人员基本素养的推广、成果转化和面向社会的秘书人才培养培训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方面,秘书学系推荐学生服务陕西省内各项政府组织的社会活动,为省外事办、省侨务办公室输送了一批优秀志愿者。(在每年的西洽会志愿者的遴选中,师大秘书学系是唯一以本科生身份参与的队伍)
近年来,陕西师范大学秘书学利用师资力量和实验教学设备及手段致力于社会服务,为陕西省检察院、陕西石化集团、长庆油田、延长集团、彬长集团、雁塔区委、渭南交警队、石油化工学校、榆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等社会组织开着各种规模和主题的培训,合作组织地区涉及全省十余个市县。
为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围绕秘书人员繁琐复杂而又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需求,秘书学系师生,不断探索服务企事业单位的新机制、新模式,建立多元化、精准化的培训体系和模式。
目前承担的各类“社会组织办公室人员基本业务能力培训”的教学模块:
1.办事:办公自动化、管理基础、法律基础、事务管理
2.办文:事务文书、基础写作、公务文书、档案管理、文书处理、逻辑应用
3.办会:会议组织筹办
4.职业精神与企业文化
5.社交礼仪
(三)科研成果
1.教材建设
2.政府报告
3.学术论文
(四)西部标杆
陕西师范大秘书学系作为在我国西部地区最早进行实验室建设的高校,以规范化、高水平、灵活高效的作风在西部地区各类高校中赢得极高的美誉度。每年接待十余次各类高校的学习、走访活动,通过帮扶活动再西部地区秘书学实验室建设工作中起到卓越的示范作用。